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毁坏圣像运动发展历程及影响有哪些

时间:2019-07-25 10:35:14编辑:文二

毁坏圣像运动简介

指8世纪到9世纪之间(有更精准的说是726年至843年期间,一说717年至843年之间)东罗马帝国间关于圣像崇拜问题的争论,以及其中数位皇帝所推行的相关政策。

毁坏圣像运动几个阶段_毁坏圣像运动影响

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尔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

其目的是要打击东西教会分裂前的罗马教会与希腊教会在境内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贵族一直垂涎教会的土地,希望藉以没收教会财产。

毁坏圣像运动几个阶段

一、利奥三世时期

利奥三世为首位推行此运动的皇帝。利奥三世在726-730年间,两度宣布反对供奉圣像的诏令,是为破坏圣像运动。

首先他在726年,颁布了《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中止了君士坦丁堡及各省的一切关于偶像崇拜的活动,同时大批教会的土地被充公,剩下的土地亦必须交税,教会被取缔,大批修士还俗,恢复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征用教会产业,宣布没收意大利南部什一税。

730年,他召开宗教会议,撤换了反对运动的大教长日耳曼努,代了是拥护运动的大教长阿纳斯塔西乌斯,并制定了有关的宗教法规,为此运动提供了宗教上理论的依据。

教皇额我略二世对此表达强烈抗议,部分意大利和希腊地区更爆发了人民起义,727年,拉文纳更因此脱离帝国的统治,731年,额我略二世更宣布开除利奥三世和全体圣像破坏者的教籍,不过都无阻破坏圣像运动的进行。

二、君士坦丁五世时期

利奥三世于740年去世,利奥三世的儿子君士坦丁五世子承父业,继续推行此运动,虽然运动因阿尔塔瓦兹德中途夺位而暂停,但在743年,君士坦丁五世复位后再次推行,大量的圣像艺术品焚毁,教堂内的圣像雕刻被石灰水洗清。

破坏圣像运动的推行一直打击教会的收入及发展,更重要的是破坏圣像运动一直在教会中未找到定案,此运动一直激发各教义派别的矛盾,令社会处于不安的情绪,结果君士坦丁五世得此加强集权统治。

754年,君士坦丁五世更于一次宗教会议中,将圣像崇拜的拥护者大马士革的圣约翰遂出教会。另一方面,教皇哈德良一世为了救助受到君士坦丁五世迫害的信徒,于782年,复修了希腊咏经团圣母堂,作为收容逃难信友。

毁坏圣像运动几个阶段_毁坏圣像运动影响

三、伊琳娜女皇时期

君士坦丁六世继位,但由于年幼由伊琳娜女皇摄政,但伊琳娜女皇很快就废掉君士坦丁六世的皇位,伊琳娜女皇和支持圣像派妥协。

教宗哈德良一世得以在787年召开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讨论敬拜圣像在教会中地位的问题,结论是不断注目于绘画的图画能够维持一个人的信仰,并使人经常留心其中的教训,肯定了圣像之重要性。

且重申圣像可以被重视但不可以被当成神来崇拜。并下令把反对圣像崇拜者的法令、文件和著述全部销毁,但这次会议并未停止圣像破坏运动。

四、利奥五世时期与终结

到了815年,利奥五世召开宗教会议,恢复圣像崇拜禁令,废黜大教长尼基弗鲁斯,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崇尚毁坏圣像的主教,利奥五世是破坏圣像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他以君士坦丁五世为榜样,重新推行被废止的破坏圣像法令,否认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的决议。

直至843年,米海尔三世登位,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此运动才得以终结,没收的教产不用交回教会,而圣像则免于遭受破坏。

毁坏圣像运动影响

一、教会地位

破坏圣像运动的产生,遏制了教会无限膨胀的经济特权,限制了教会的扩张,这次运动是君权与神权的交替,此运动在各方面打击教会,导致教会需依附在君权之下,皇权高于教权的原则并未发生动摇,并加深了东西教会的裂痕,促成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

在毁坏圣像运动之前,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这场运动打着宗教的旗帜,自上而下,矛头直指教会土地和财产。对教会打击最为严厉的是在君士坦丁五世时期,他大量没收和剥夺教会占有土地,打击和迫害修道士,使教会在经济上受巨大的损失。

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又严重打击了圣像崇拜者的主张,巩固了拜占廷帝国统治,重新树立了皇权对教权的高度权威,导致了教会阶层的相对衰落。在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上,教会始终未能像罗马教会那样发展成为凌驾一切的至高权力。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