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史可法死因解说:史可法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时间:2018-12-27 07:38:42编辑:浮泊凉

扬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有一座史公祠,它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祠内建有史可法衣冠冢。为何在史可法的墓中只有其衣物呢?这是因为史可法殉难后,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骸不得,遂依史可法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这便是衣冠冢的由来。史可法到底有没有战死?如果不在人世,他的遗骸又在什么地方?

顺治二年(1645),清军在明降将许定国的引导下,抵达扬州。扬州是南京的屏障,一旦扬州被占,清兵将会沿江而上,南京必将不保。于是,受马士英排挤,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的史可法立即发出十万火急的军书,希望各路将领能率兵前来保卫扬州,不料竟无一支部队前来增援。而清军那边,清摄政王多尔衮先后五次下书劝降,史可法置之不理,还把前来送信的人抛进护城河里。清军见劝降不成,便将扬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史可法在外援断绝、军饷不济的情况下,率领扬州军民,坚守孤城,终因寡不敌众,扬州失守。由于清军在攻城中伤亡惨重,攻城将领多铎恼羞成怒,竟灭绝人寰地对扬州人民进行了持续10天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屠杀过后,扬州城内尸体堆积如山,史可法的部下潜入城内,寻找他的尸体,但是遍寻不着。由此产生了很多传说。

cf23151f7faea09e2ee3642854a4d1b5.jpg

有的说史可法缒城出走。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详细地记道,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兵诈称明总兵黄蜚的援兵到,史可法下命令开西门放行,清兵进城,即攻击明军。史可法在城上见此状况后,知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他的手下连忙阻止,于是他与总兵刘肇基缒城潜去。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也持此说。有的记载竟然还称史可法是跨骡出城的。乾隆《江都志》载扬州故老言,扬州城被攻破时,史可法“跨白骡出南门”。许旭还就此赋诗:“相公(即史可法)誓死犹饮泣,百二十骑城头立。瞬息城摧铁骑奔,青骡一去无踪迹。”(《汗青录》)

有的说扬州城被攻破时,史可法便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一次,计六奇外出,途中坐船时,偶遇一个嘉兴人。在闲谈中,这个人提到自己是扬州之战的幸存者。计六奇便向他打听史可法的下落,这个嘉兴人说城破时,史可法下落不明。

除了上述两种说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说法,如战死说,沉江说等。据张岱《石匮书后集》记载,史可法自杀未遂后,逃出城后,与部将在离扬州城数里的宝城寺,稍作休息。清军追寻至此,双方又展开一场激战,结果史可法战死。沉江说则说史可法出城后,渡河时因马蹶落水溺死。也有人说他出东门遇清兵堵截,自己感觉逃生无望,于是赴水自尽。康熙年间孔尚任所著的《桃花扇》就采用了“沉江说”,因而沉江说广为流传。

aeb407fd7c3916f432204e178a65e798.jpg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史可法是被俘后不屈而死的。清朝官修史籍大多如此记载。如《清实录》记载道,清军攻克扬州城时,俘获史可法,并将其斩于阵前。再如《明史》也提到,扬州城被攻破时,史可法自刎未遂,被部将拥至小东门,为清军抓获,这时史可法大叫道:“我就是史督师!”于是清军将其杀掉了。其他如《雪交亭正气录》、《史外》等野史也都有类似记载。甚至史可法嗣子史德威在其所著《维扬殉节纪略》中也记述道,扬州城陷时,史可法自刎未遂,为清军捕获。多铎对史可法相敬如宾,口中直呼其为先生,并提出丰厚的条件来诱降史可法。

史可法怒斥道:“我作为大明朝重臣,怎么能苟且偷生,难道想让我做万世罪人么!今日你们可以砍掉我的头颅,但绝不会让我屈服……我将与扬州共存亡,既然扬州城已被你们攻破,我活在人世间也无任何意义。”于是他被清军杀死。史德威的记载可谓是关于史可法下落的第一手史料,有着充分的说服力。而且,一些目击者也谈到史可法是被俘后不屈而死的,原史可法的幕下杨遇蕃及清军将领安珠护就亲眼目睹了史可法被杀和被肢解之情形。其实,史可法早就抱定一死之心,他在写给母亲、夫人的绝笔信以及五封遗书中,就有“一死以报国家”之语。

df611ce7cce7b4dbca6782ebb77799a7.jpg

第一封是写给母亲的:“不孝儿可法遗禀母亲大人:儿在宦途一十八年,诸苦备尝,不能有益于朝廷,徒至旷远于定省,不忠不孝,何颜立于天地之间!今以死殉城,不足赎罪。望母亲委之天数,勿复过悲。儿在九泉亦无所恨。得副将德威完儿后事,望母亲以亲孙抚之。四月十九日,不肖儿可法泣书。”

第二封信给夫人:“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

第五封信给副将史德威:“可法受先帝厚恩,不能复大仇;受今上厚恩,不能保疆土;受慈母厚恩,不能备孝养。遭时不遇,有志未伸,一死以报国家,固其分也,独恨不早从先帝于地下耳。四月十九日,可法绝笔。”

因此,一些人认为既然史可法已抱着必死的信念,所以说不可能在扬州城被攻破后逃生,而且其部将刘肇基在扬州城陷前就已中流矢而亡,因而根本不可能与史可法一同“缒城潜去”。

之所以出现“缒城潜去”、“不知所终”说,可能归结于史可法死后,尸骨无着。因史可法是“尸裂而死”(《乙酉扬州城守记略》),由于清兵破城后,屠城十日,杀百姓数十万人。再加上当时天热,扬州城尸骨已腐无法辨认,因而史德威便将史可法生前穿戴过的袍笏及玉带等物,葬于梅花岭旁。另一种可能便是人们心理存在着不愿意史可法死去的情结,总是希望史可法能幸免于难,所以说史可法没有死。

由于众说纷纭,关于史可法的生死仍是史苑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