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
孝庄下嫁是满清十大疑案之一,虽然民间流言沸沸扬扬。但清朝历史上从来不曾有人正式写过孝庄太后下嫁的事情。就连顺治的各种言论和记载,都对此事一笔抹杀。但是,正所谓“空穴来风”。因为有穴,才会有风嘛。孝庄要是没下嫁,为何别人不说慈禧下嫁?不说慈安下嫁,偏偏说孝庄太后?所以,这件事虽然没有得到清朝历史的正式记载,但是下面这几个证据已经能说明,孝庄下嫁不是迷,而是事实。第一:保住顺治皇位的政治联姻孝庄虽然已
在大小国事让康熙忧虑的同时,册立太子也成为了困扰康熙多年的心头刺。一向处事果断的康熙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却一直优柔寡断。究竟是怎样的局面让康熙感到为难了呢?康熙在位期间曾面临三次挑战皇权的斗争。第一次是在少年时期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也就是康熙擒扑鳌拜,此后才得以亲掌朝纲,实现了天下大权归于一。第二次是在青年时期皇权与藩王之间的矛盾,即三藩之乱。康熙以武力镇压,历经八年才削平三藩。第三次是在晚年时期皇权与
司马曜(362年—396年),即晋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字昌明,东晋第九任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太元元年(376年)太后归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太元八年(383年)在谢安等的辅
在成为皇帝之前,四阿哥胤禛并不引人注目。他出生在康熙十七年,因为母亲身份地位低下,一直被寄养在孝懿仁皇后宫中。那么四阿哥的称帝之路是怎样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胤禛六岁入南书房读书,师从张英和顾八代。尤其是顾八代,对胤禛影响特别大,胤禛与他关系密切。顾八代是满人,隶属镶黄旗,顾是他家族改的汉姓,取八代为名是他正好是家族的第八代传人。顾八代的父亲英勇善战,被封为“巴图鲁”,获得一个世袭的中层军官职位
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是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1月10日-1048年1月19日在位),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令哥所弑,死后葬于泰陵。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1048年),西夏开国君主。又名曩霄,因
齐桓公(?~前643年9月12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齐桓公登位之初,他听从了鲍叔牙的规劝,不但原谅了对他有一箭之仇的对手
间谍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出现。一般来说,从事秘密侦探工作,运用各种方式为己方获得机密情报的人被称之为间谍,或者说情报工作人员。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情报工作。关于“间谍”、“特务”等情报人员的活动记载更是不绝于史书。为什么古代中国的历代王朝都如此重视情报工作呢?一、校事三国时期曹操设立,和司隶校尉差不多,负责监察百官的言行举止,然后向最高统治者汇报!其实都知道,汉献帝只是傀儡
在古代,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臣民,往往会制定十分严苛的法律法规,连坐法就是古代法规制度中最残忍的一种,其中“族刑”(即将罪犯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也视为罪犯,并追究一定的责任)又是连坐法中最严厉的一种。众所周知,族刑中最残酷的就是株连九族。 九族具体指那些,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另一种说法则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 不管“九族”具体指的是哪些,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
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双方在板门店展开了谈判。当时美国人故意拖延时间,但是特工之王李克农只用一招就让美国人败下阵来。板门店谈判的人员当时是由毛主席亲自选派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红色特工之王李克农。当时李克农负责幕后决策,掌握着整个谈判局面,并且和毛泽东、周恩来和金日成保持沟通。谈判初期,美国人十分狡猾,他们仗着自己军事力量故意拖延谈判时间。每当中方代表对美方代表荒谬的言论进行反驳的时候,美方代表就拒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