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
  • 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

    项羽自刎的乌江在今天安徽和县东部的乌江镇的长江边上,哪个地方有一条长江的支流叫乌江,由于哪个地方的长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才说项羽“不肯过江东”。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可是项羽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拔剑在乌江畔自刎而死。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

  • 刘询和许平君南园遗爱的故事

    刘询是汉武帝刘彻和皇后卫子夫的重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因“巫蛊之祸”曾在襁褓之中入狱,后流落民间。19岁时被大将军霍光迎立为皇帝,他不顾霍光希望立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的要求,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他说:“在我贫微之时,很喜欢一把古剑,现在我是十分地想念它啊,众位爱卿有没有办法帮我把它找回来呢?”大臣们揣测上意后,很快便知道了汉宣帝想要表达的意思,于是他们联合奏请立当时被封为婕妤的许平

  • 刘询消灭霍氏家族的过程

    汉废帝刘贺带着落寞和无奈,离开京城以后,大汉朝的天下到底交在谁的手里?其实霍光早有打算,不过在立新皇帝之前,霍光还需要做一件大事,那就是清除刘贺的党羽。刘贺从昌邑国带来的两百多个亲信,眨眼之间就都成了霍光的刀下亡魂。他们临死之前,依旧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见刘贺原本也是准备对霍光下手的,只是他犯了拖延症,使得霍光先下手为强。大汉朝进入到了新的篇章之中,刘询这个皇帝真的很简单?霍光与刘询交

  • 楚怀王和项羽刘邦关系

    项羽和刘邦是拜把子兄弟,后来伐秦的时候,楚怀王立下先入关中为王,关中指的是咸阳。项羽因为在巨鹿被章邯拖住了,被刘邦先入了咸阳,从此之后项刘二人闹翻。秦灭后,项羽成为了楚王,统帅六国诸侯,而刘邦被封了一个汉中王,被发配到了汉中。汉中就是今天是四川一带,鸟不拉屎,刘邦自然不肯啊,明明是自己先进咸阳的,到头来竟然落了一个流放的下场,自然要出去报仇拿回自己的东西。出蜀后,项羽和刘邦就开打了,最好立下楚河汉

  • 汉宣帝整顿吏治的两个方面

    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为此,刘询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他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

  • 汉宣帝在经济方面的贡献

    整顿工商昭宣时期,以“轮台诏令”为基本依据,霍光和汉宣帝认真总结了武帝时期推行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政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武帝时期工商业官营政策暴露出诸多弊端,昭帝时期就引起了较大非议。在始元六年(前81)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众臣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导致了“罢郡国榷沽”的结果,但其他各项仍未罢除。宣帝亲政后,继续整顿这些政策,曾于地节四年(前66)九

  • 汉宣帝时期匈奴降服的过程

    自马邑之谋(前133)反击匈奴开始,汉朝历经龙城、河南、高阙、定襄、河西等系列会战,终至漠北之战(前119)击败匈奴,从此奠定汉强匈弱的格局。但匈奴并未臣服,相反十几年的恢复后,声势复振,与汉争斗竟败少胜多。汉武后期有赵破奴2万骑受降城之没、李广利3万骑天山被围牺牲六七、李陵5千步兵浚稽山败没,甚至最后李广利7万铁骑燕然山全军覆没,不过匈奴惨胜犹败,内部又有不和,双方实力对比也未转换。宣帝即位第二

  • 汉宣帝遣赵充国大破西羌

    西陲之羌,盘踞青、陇,民风剽悍,勇猛好战,策应匈奴,扰我边疆。宣帝遣赵充国讨伐,两年完全平定,因置金城属国安置降羌,也就是西域都护设立的那一年。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面对这种形势,武帝曾提出要斩断匈奴右臂,指的正是这种联合,但派去的士兵也为羌人所败。这时,羌入又逐渐向湟水以北移动,找寻农民弃耕的地方去放牧。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

  • 赵氏孤儿案的历史真相

    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晋国,晋国最强大的人,不是昏庸无能的国君晋景公,而是司寇屠岸贾。屠岸贾一手遮天,掌控着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命脉,秦齐楚三大强敌与屠岸贾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一句话,可以掀起一场战争,毁灭一个国家。屠岸贾对掌握兵权的赵朔早已心存仇恨,一次次设计必欲除之。终于,他利用晋景公的偏狭和昏庸,将赵氏灭族。屠岸贾率兵包围赵府,将赵氏一族满门抄斩,史称“下宫之难”。就在这一天,屠岸贾

  • 班婕妤简介

    班婕妤,西汉后期著名的一代才女,曾是汉成帝宠幸的后宫妃子,也是着名的西汉女辞赋家,史称她善诗赋,厚美德,因此,她被后代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班婕妤与汉成帝同乘驾舆的情景,把班婕妤的端庄娴静,作为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以此为鉴的典范,成了美好妇德的化身。梁代钟嵘的《诗品》中评论说,班婕妤是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得到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