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 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 该校校训:亲爱精诚。青天白日国徽:代表中华民国。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瑞穗:代表陆军对北伐、抗战、“戡乱”(国民党对解放战争的蔑称)所建立之丰功伟绩,并示寓兵于农之意。又每禾七短合为双七~“七七”则含有抗战建国纪念暨发挥抗战建国之意。校旗 校旗于1924年校务会议中指派当时的总教官何应钦将军所设计。校旗上方的荣誉旗(标)则是在1957年为表彰学校功绩并
黄埔军校创立后,曾在黄埔岛内设立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区内设立省分校。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机构,实际上不是分校。 正式建立的分校,应该从民国14年3月(1925)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开始。1926年~1927年间,在广西南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增设分校,因地取名。截止民国24年4月(1935)成都分校开学,黄埔军校所设立的分校有潮州分校、
1924年,一座影响了中华大半个时代的军校出现了,这座军校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黄埔军校。不过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黄埔军校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不叫黄埔军校,而是叫做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只是因为坐落于广州的黄埔岛,才在人们的习惯下,被称作为了黄埔军校。 那么黄埔军校究竟是以何得名的呢?黄埔军校的建立者是孙中山先生,而当初在选择地址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就把校园的地址设置在了广州一个叫黄埔地区的地方,所以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该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大放光彩的指挥官。原址设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作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力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随国民党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就是在这
要说到对中国近代历史印象最深的一所学校,那么不是北大也不是清华,而是中国的黄埔军校,在中国抗战时期,这所军校走出来的军事指挥家就有很多,其中不少都是我军的高级将领,成为革命的摇篮。 那么黄埔军校为什么会坐落在中国广东省,而不是其他省份呢?其中有很大的历史原因,首先黄埔军校选址的时候就是根据军事战略来选址的,不仅要易守难攻,还要便于军事训练。当时的广东长洲岛地区,四面环水,岛内有很多的炮台,可以形成
黄浦军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他培养了在抗日战争中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黄埔军校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中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在我国的军事历史上,黄埔军校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简直可以说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那黄埔军校真的有传说中的这么厉害吗? 我们也知道历史是人写的,黄埔军校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被夸大了,他根本还没有达到能够主宰战场的地步,反而是另外一个军校的学生,成为了左右民国大局的关键人物,这
中国早期军校,大约源于原始社会晚期。如,夏商西周的校、庠、辟雍、瞽宗、国学、乡学,春秋战国的私学,隋唐的武举,宋元明和清前期的武学。统治阶级派遣官吏、教师管理军校,着重培养自己的子弟。教学内容多以适应冷兵器作战为主,教材有《武经七书》等,教育场所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50年的晚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较为先进的近代枪炮、舰船使用于作战中,由此带来了中国军校的迅猛发展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历史背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