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体历史网!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
  • 红军长征什么时候开始结束的

    红军长征的开始和结束时间: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 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

  • 康熙手下五大重臣介绍

    一、张廷玉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

  • 李光地被康熙弃用的原因

    李光地从一个落榜考生经上万言书一睹圣颜,从此算是接近了这个权利的中心,初期在官场混的也不错,在福建作特派使期间,他足智多谋、顾全大局,为收复台湾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回到北京康熙告诫他:“京城是个大染缸“,很多人一旦进入这个环境,就会不自觉地陷进去,失去其本来的做人为官的准则和道德良心,鬼迷心窍般地追逐权力,争夺地位。果然初期刚直不阿的李光地在官场混的也不如意,然后变得越来圆滑,甚至狠毒。作了朝廷大

  • 姚启圣生平简介

    早年时期姚启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熙止,号忧庵,从小有豪侠之气。顺治初年,清军占领江南。姚启圣前往通州,为当地土豪侮辱,因而投效清兵,被委任为通州知州。姚启圣随即将土豪抓捕杖杀,后辞官离去。一次郊游萧山,姚启圣遇见两个兵卒抢掠女子,上前佯装好语相劝,夺取佩刀杀了兵卒,救下女子送还其家。姚启圣前往依附族人,被列籍汉军镶红旗。康熙二年(1663年),姚启圣在八旗乡试中考中第一名,被授予广东香

  • 康熙为什么不同意施琅攻打日本

    康熙不同意施琅攻打日本的原因如下:1、攻打条件并不成熟。日本孤悬海外远离本土,需要渡海作战,渡海作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但是日本长期闭关锁国,除了长崎之外并无其他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对日本并不熟悉,反而造成作战的失利。2、清朝内部并不安定。其实在平定台湾问题时,准噶尔问题已经是很明显,需要大量的兵力和财力防患于未然,而且平定三藩结束不久,战争所花费的银两已不计其数。3、日本对于清朝没有吸引力。

  • 施琅简介施琅收复台湾的事迹

    施琅(公元1621~1696年),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中国福建晋江人。原系郑成功部将,后投诚清朝,任福建水师提督。他坚决主张以军事手段为主,平定台湾,消灭郑氏割据政权。在年逾花甲之时,统率清军,渡海东征,一战而定战局,完成了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并力主驻军台湾,保卫海疆,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是一施琅在与清军及地方武装集团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如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十月攻云霄时,曾率部阵

  • 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

    康熙皇帝总共在位近61年,乾隆虽然表面上在位60年,实际上近63年,而唯独承接康熙与乾隆的雍正皇帝,其在位时间却只有13年。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是雍正继位时已是中年,年逾四十(而康熙继位时仅8岁,乾隆也只有25岁);二是雍正过于勤奋,结果把自己的累垮了。雍正继位晚就不多说了,但其终年58岁,在当时虽然不算早逝,但以其帝王的生活待遇及与其父其子的寿考相比,就未免寿短了些。据记载,雍正

  • 鳌拜是忠臣还是奸臣

    鳌拜是一个在清宫戏中常有出现的人物:他武夫起家,性格凶暴,力大难制,把持朝纲,甚至阴谋篡位,总之被赋予了一个奸臣脸谱。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鳌拜在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两朝是有名的勇土和将领,立过许多战功。他在政治方面的权臣表现也不能以一盖全。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姓爪尔佳氏。其伯父费英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佐命元勋。太祖时期费英东所在的苏完部落相当强大,投附努尔哈赤大大增强

  • 鳌拜简介:鳌拜是个怎样的人

    鳌拜,中国清初权臣。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鳌拜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康熙又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鳌拜作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忠心事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

  • 皇太极简介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